為進一步推動綠色投資理念,壯大可持續投資力量,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(以下簡稱協會)綠色與可持續投資委員會(以下簡稱委員會)面向全體會員機構推出可持續投資專家智見系列活動。近日,可持續投資專家智見(第三期)順利召開,活動主題為“如何將碳數據整合入投資全流程中”?;顒佑晌瘑T會委員、華寶基金均衡風格投資總監及可持續投資部總經理閆旭女士主持,標普全球亞太區可持續發展專家熊樟舜先生、中國區ESG數據支持專家盛琳惠女士作專題分享。
在專題分享環節,兩位嘉賓圍繞碳數據納入投資流程的市場背景、碳數據的相關考量、整合碳數據的具體流程以及實踐案例等四個方面發言。市場背景方面,調研碳數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,可以有效應對氣候風險、回應政策引導、開拓市場機會、完善投資管理。碳數據考量方面,嘉賓介紹了《溫室氣體核算體系》(GHG Protocol)定義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范圍,碳核算金融聯盟(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)開發的《金融行業溫室氣體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標準》相關內容和數據收集機制。碳數據整合流程方面,介紹了投資標的篩選、構建投資組合策略與企業參與、監測與分析、信息披露等內容。篩選投資標的時,以行業與營業收入進行負面篩除、正向選入,在此基礎上可將環境指標嵌入ESG表現評估,進一步進行輔助篩選;構建投資組合策略時,可參考相關的碳指數、按不同資產類別進行策略區分,同時積極與企業溝通ESG議題幫助企業轉型;監測分析組合時,可以開發投資組合碳排放監控工具、在行業層面進行碳歸因分析;信息披露時,推薦關注投資組合總排放量,每單位投資所產生的碳排放(即Carbon to Value Invested Intensity),以及每單位營收所產生的碳排放(即Carbon to Revenue Intensity)此外,加權平均碳強度(Weighted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,WACI)也可以幫助衡量投資組合對于碳強度高的企業的暴露度。實踐分享方面,嘉賓介紹了安盛資管和貝萊德的投資經驗。
在互動問答環節,兩位嘉賓回應了部分觀眾關切的問題,包括金融機構如何合理定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議題的重要性等級、目前國內金融機構ESG人員配置情況、人民幣基金如何搭建ESG評價體系等。